□江门日报记者 陈敏锐
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,具有产业链条长、服务领域广、业态多元化和总体带动性强的特点。为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增长的战略机遇,加快推动江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,近日,《江门市低空经济发展规划(2025-2030年)》(以下简称《发展规划》)正式发布。
按照《发展规划》,我市将构建以市场化应用培育产业、以行业型服务牵引产业的双向发展模式,带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,吸引产业核心向江门集聚,打造广东省低空制造保障基地、大湾区低空全场景应用示范城市、珠西低空综合枢纽城市。到2030年,全市低空经济规模达到40亿元。
江门发展低空经济优势明显
低空经济包含技术、业态模式、管理和制度等层面的创新,涵盖飞行应用、低空制造、基础设施建设运营、低空保障、综合服务等多个领域。当前,低空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,产业分工、业态布局等格局尚未固化,全国各地均有机会探索打造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,正是江门紧抓低空经济发展战略机遇、把握产业风口的关键时期。
从全国来看,2021年国务院发布《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》,“低空经济”概念首次被写入国家规划。2024年,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并纳入新质生产力范畴。同年7月,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。
从全省来看,2024年5月,广东省印发了《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(2024-2026年)》,提出将打造世界领先的低空经济产业高地。
政策端的支持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。根据中国民航局的数据预测,我国低空经济总规模到2035年有望达到3.5万亿元,潜力巨大。
回看江门,江门在个人航拍、农林植保、电力巡检、城市管理和文旅消费等低空应用领域均有基础。尤为重要的是,江门发展低空经济优势明显。
一是应用场景潜力巨大。江门自然资源丰富,适飞空域面积位列大湾区前三。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空中交通、农业应用、渔业应用、海洋应用、物流运输、巡检测绘和应急救援等低空应用场景开发提供了实践空间。独特的景观和庞大的游客基础,为发展低空载人观光、载人交通、低空运动和低空表演提供了坚实的支撑。
二是产业要素基础扎实。江门工业门类齐全,涵盖41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;产业载体发展空间广阔,正加快建设全省规划面积最大的大型产业集聚区,工业用地价格较大湾区大部分城市具有比较优势。拥有25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6个省级产业基地,可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研发测试和生产制造的广阔空间。工业多样性和成本优势,为低空经济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造基础和成本效益。
据统计,当前全市共有低空经济企业28家,涵盖低空制造、综合服务等领域。2024年以来新落地低空经济相关项目10个(其中服务业项目3个),涵盖无人机整机、无人机零部件、低空服务等领域。产业载体建设加力提速,冯如低空制造基地已动工建设。
三是湾区资源加速整合。随着深中通道、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,江门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,人流、物流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互联互通进一步加强。通过加强与深圳、广州等地的合作,江门有望成为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分工协作的重要一环。
四是航空品牌底蕴深厚。江门是“中国航空之父”冯如的故里,冯如文化根植民心,航空基因传承百年,走出了一大批航空航天领域世界级专业人才,为江门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深厚的人文基础。江门以“冯如故里”为品牌,连续三年举办通航和低空相关大型活动,打造了独特的城市名片。
构建“三核三区一走廊多节点”发展格局
江门该如何抢抓低空经济发展先机?《发展规划》明确了发展方向。
《发展规划》指出,江门将坚持政府引导、市场主导,坚持场景驱动、制造为本,坚持以点带面、有序发展,坚持防范风险、安全飞行。同时,立足江门资源禀赋,结合全球及全国行业发展趋势,坚持产业差异化与区域协同发展,以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,以“研制+测试、场景+基建、管服+运营”为抓手,实施“锚定方向、夯实基础、培育壮大”三步走战略,按照“推动制造研发、建设产业平台、拓展应用场景、完善基础设施、盘活空域资源、构建生态体系”六大发展路径,加快产业链、创新链、人才链和资金链高效衔接与深度融合,力争实现江门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,打造江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。
《发展规划》也对江门低空经济发展进行了“三步走”的规划。锚定方向:至2025年底,政策规划体系配套完善,应用场景逐步开放,产业空间投入使用,企业项目招引有序开展。夯实基础:至2027年底,应用场景形成规模,示范项目影响显著,城市低空品牌基本形成,基础设施体系逐步构建。培育壮大:至2030年底,产业规模显著提升,产业生态基本建成,细分应用走在省内前列,保障能力不断增强。
《发展规划》明确,江门将着力构建“三核三区一走廊多节点”的低空经济发展格局。“三核”指的是低空整机智造测试核、低空先行应用展示核、“机场+”融合发展核。“三区”指的是行业服务应用区、文旅载人应用区、水域创新应用区。“一走廊”指的是以中阳高速公路为主轴,以国道G325为辅,依托交通干线,布局形成大湾区西翼低空装备先进制造产业走廊。“多节点”指的是各县(市、区)依托本地产业平台和产业园区,多点布局、协同发展。
同时,《发展规划》明确了发展路径。江门将推动制造研发,包括推动整机制造发展、推动原材料与装备制造发展、推动低空分系统环节发展、推动无人机通信与安防技术发展、推动标准制定。建设产业平台,包括以要素牵引产业集聚、打造低空产业制造基地、建设测试空间、建设展销体验中心、打造创新载体。拓展应用场景,包括发展低空文体旅游、扩大政府公共治理服务应用、拓展低空行业应用、发展低空物流服务、发展空中交通服务、打造特色飞行营地、打造无人体系应用示范。完善基础设施,包括加快台山通用机场建设、加快大型垂直起降设施布局、完善无人机机库和机巢布局、推动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、推动无人机反制设施建设、打造低空管理平台。盘活空域资源,包括推进空域资源划设、加强协调管理沟通。构建生态体系,包括强化“冯如”文化品牌建设、深化区域协作、加强招商引资、提升低空“投建运”能力、强化人才供给。
《发展规划》强调,将通过加强组织领导、强化政策支撑、优化要素保障、做好宣贯引导、坚守安全底线五大方面,确保《规划》的落地实施和顺利推进。